魯迅捐刻过的佛經:《百喻經》
《百喻经》是用寓言以申教诲的著作,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译文笔调朴实而明朗。《百喻经》虽称百喻,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每篇都采用喻和法两部分合成,第一部分用简短寓言做喻,当引子。本经各篇所述的寓言,可能都是从前民间所流传,后为佛教学者采用。第二部分是法,阐述寓言中的佛学义理。
僧伽斯那在《百喻经》跋颂中说:本书以戏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先讲笑话,后讲佛法,如先服吐下药,后以酥滋润身体。笑话里包含佛法,如树叶裹阿伽陀药,希望读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药,而抛弃戏笑的树叶。
原文及译文摘自周绍良译注《百喻经译注》,评语为笔者所加。
一、 原文: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毂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毂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毂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宾客,或嗔或笑。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译文:从前有一个蠢人,打算举行宴会,想把牛奶积存起来,准备请客时用。于是他想:“我现在如果事先把每天挤出的牛奶储存起来,牛奶会逐渐多起来,以至无法安顿,还会发酵变酸坏掉。不如就放在牛肚子里装着,等到临开宴会的时候,再一起把奶挤出来。”他有了这样念头,就捉住母牛和小牛,分别各拴在不同的地方。
过后一月,他才设置宴会。待迎接安顿好客人后,才牵过牛来,准备挤奶,可是这头牛的奶已经干瘪得挤不出来。这些前来的客人,有的瞪着眼,有的笑话他。
蠢人都是这样。要修布施,总说等我挣到大笔钱的时候,然后再一齐用来布施。可是还没有等到攒起许多钱时,有的被官吏勒索掉,有的被水火、盗贼侵夺而损失掉;有的突然死去,来不及布施。这正与故事上那蠢人的想法一样。
评语:努力需及时,行善需尽早,不要等到失去青春、失去初心的时候。
二、 原文:入海取沉水喻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甚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译文:从前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到大海里去采集沉于水下的香木,经过了好几年,才收集到一车。拉回家后,送到集市上去卖,因为价钱太贵,始终没有人买。
经过好多天,没有卖掉,他感到十分厌烦,心里很苦恼。他看到那些卖炭的,很快就卖掉。心里就想:“我不如把这沉香木烧成炭,必定会很快卖掉!”
于是他把这沉香木一齐烧成炭,送到集市上去卖,得到的钱还抵不上半车木炭的价钱。世上的一些蠢人也是这样。
评语:人有的时候会因为随波逐流而把自己很珍贵的东西牺牲在不值得的事上。
三、 原文:观作瓶喻
譬如二人至陶师所,观其蹋轮而作瓦瓶,看无厌足。一人舍去,往至大会,极得美膳,又获珍宝。一人观瓶,而作是言:“待我看讫。”如是渐冉,乃至日没,观瓶不已,失于衣食。
译文:譬如有两个人到陶匠工作的地方,看他用脚蹋转轮做花瓶,看得没有个够。后来一个人离去了,到大会场去,吃到很丰盛的好饭,还得到人家馈赠的珍贵东西。另一个人仍然在那里看陶匠做瓶子,他说:“等我看完。”就这样拖下去,一直到太阳落山,还没看够,失去了美食的机会。
评语:陶轮的旋转是对日常生活平庸琐事的象征,周而复始,没有尽头,世间不知有多少人专注于这些东西,直到白头。有几个人知道生命的可贵,能够及时转身追求更丰盛的人生呢?
四、原文: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譬如一师,有二弟子。其师患脚,遣二弟子,人当一脚,随时按摩。其二弟子,常相憎嫉。一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当按摩之脚,以石打折。彼既来已,忿其如是,复捉其人所按之脚,寻复打折。佛法学徒,亦复如是。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复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
译文:譬如有一个师傅,他有两个弟子。师傅得了脚病,就教两个弟子每人负责一只脚,随时给他按摩。两个弟子常常互相憎恶嫉妒。一个弟子到外面去了,另外一个弟子就把他负责按摩的那只脚,用石头砸断。那个弟子回来看到,对他这样干十分愤怒,也把他负责按摩的那只脚用石头砸断。
佛教学者里也有类似的情况。方等部的大乘学者,对于小乘部抱有排斥的态度;小乘学者也容纳不了方等部,认为这不是佛教正宗。因而使大圣人留传下来的大、小乘两大类法典一道趋于消亡。
评语:有时候人们会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集体和大局,最终的结果也是损害自己。
五、 原文:雇倩瓦师喻
昔有婆罗门师,欲作大会,语弟子言:“我须瓦器,以供会用。汝可为我雇倩瓦师。诣市觅之。”时彼弟子往瓦师家,时有一人,驴负瓦器至市欲卖。须臾之间,驴尽破之。还来家中,啼哭懊恼。弟子见已,而问之言:“何以悲叹懊恼如是?”
其人答言:“我为方便,勤苦积年,始得成器。诣市欲卖,此弊恶驴,须臾之顷,尽破我器,是故懊恼。”尔时弟子见闻是已,欢喜念言:“此驴乃是佳物! 久时所作,须臾能破。我今当买此驴。”瓦师欢喜,即便卖与。乘来归家,师问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师将来,用是驴为?”
弟子答言:“此驴胜于瓦师。瓦师久时所作瓦器,少时能破。”时师语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
译文:从前有一婆罗门法师,想举行一次盛大的法会,就对他的一个弟子说:“我需要一些陶器,准备法会使用。你到集市上替我请一位做陶器的师傅来。”弟子遵命往陶匠家。这时那做陶器的人正赶着一头驴子驮着陶器到集市上去卖,忽然,那毛驴一颠,把所驮的陶器全部摔坏。那个人回到家里,十分懊恼,正在伤心地痛哭。弟子看到这样,就问他:“你为什么伤心成这个样子?”
那人答道:“我辛辛苦苦经营了几年,才造出这些陶器。今天到集上去卖,不料被这头坏驴子一下子全给砸了!就为这个原因苦恼!”这时弟子听到此事后,心中欢喜,他想:“这毛驴却是一个好东西。人家用了那么长时间做出的东西,一会儿工夫就能全部砸坏。我现在应当把这驴子买下来。陶匠很高兴,马上就把这头毛驴卖给他。弟子骑着回到家中,师父问他:“你怎么不把陶匠师傅请来?弄这驴子来干什么用?”
弟子回答说:“这头毛驴大大超过了陶匠师傅。陶匠师傅费了不少时间做出来的陶器,它一会儿工夫就能全部毁掉。”这时师傅说:“你真蠢,太没脑子了!这头毛驴破坏起来是行的,可你即使给他一百年的时间,它都造不出一件陶器来。”
评语:好事需要很多人的很多付出才能促成,但是只要一个蠢人、一件蠢事就能将之彻底败坏。破坏容易建设难,解构容易创造难。
提耳国学副研究员
提耳:80年生于上党,初习法律、哲学,后在困顿中机缘凑合渐入古典,受用至今。现在大学教书,兼任北京师范大学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近于不惑之年,拣点行囊,吾幸有三,一则天赐我这一路有共同心性的伙伴;二则这路是越走越宽广的古典的路;三则当下做的工作是我喜欢的。吾愿也有三:尽人生的责任;认识自己的生与死;能对社会和人做些正功。
牛腹储乳、沉香成炭、因瓶误宴、师足遭殃、雇请瓦师,选文中的故事在时下生活中又何曾停止上演?只是有点不解第四个故事中有脚病的师傅,怎么能生生让两个弟子先后把自己的脚打折呢?我很想问问他:您的脚还疼吗?
近期热门文章:点击下面蓝色字体即可阅读